摘要 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媒体要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敢于担当,创造新作为。新时代“专家型记者、学者型编辑”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与能力包括,过硬的政治素质、优秀的职业品质、深厚的文化情怀和敏锐的市场眼光等。本文以湖北长江报刊传媒体为例,具体阐述这些核心素质,并分享相关培养方式。
关键词 编辑培养 专业化发展 核心素质 培养方式
作为全国第一家转企改制的教育报刊社,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是湖北省最大的期刊出版集团,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教育为主业的报刊传媒集团。报刊集团拥有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出版物20种,分别以学生期刊《小学生天地》《初中生学习》、权威期刊《湖北教育》、核心期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畅销期刊《新纪实》等为龙头,打造了学生期刊群、教师期刊群、学术期刊群和大众报刊群。同时,依托刊物资源,打造微信公众号,成立湖北教育媒体联盟,搭建全媒体采编平台,实现媒体资源最优化。通过资源整合,报刊集团现已形成了集传统刊物、微信公众号、媒体联盟、全媒体中心于一体的媒体传播矩阵。
如此庞大的期刊群,对编辑人才的需求也是巨大而迫切的。众所周知,内容是期刊生存的基石,编辑团队是期刊稳定发展的关键。[1]如何进行编辑培养与队伍建设呢?尤其是在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媒体要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敢于担当,创造新作为。
训练编辑、督导编辑,以及评估编辑的工作成果,或向新编辑传授出版社的风格、公司的传统,培养他们以担任编辑为荣。[2]39新时代“专家型记者、学者型编辑”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与能力包括,过硬的政治素质、优秀的职业品质、深厚的文化情怀和敏锐的市场眼光等。本文将以湖北长江报刊传媒体为例,具体阐述这些核心素质,并分享相关培养方式。
一、通过建章立制、开设长江课堂锻造过硬的政治素质:讲政治、守纪律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对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出4点希望: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
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媒体从业人员的首要素质,“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报刊集团内部,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大力推行意识形态责任制,强化导向管理,并将细化指标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同时,严肃出版纪律,规范出版,认真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形式规范》《期刊出版质量管理规定》《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等,逐条对照规范要求对各媒体进行全面审查;严格执行编辑审稿流程,按照“三审三校一读制”层层把关,坚守底线,责任到人,始终坚持“把导向扛在肩上,把落实抓在手上”;开办员工培训学习平台——长江课堂,制定全年培训学习计划,重点进行政治导向、业务水平、选题策划等专业学习,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系列讲话,加强理论修养,提升思想境界,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源头上统一认识,提高政治站位;组建专班,对重点监管报刊额外增加印前审读环节,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强化问责机制,对意识形态监管不力的媒体,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选题策划方面,结合国家年度宣传主题,制定各媒体全年“三重”方案,坚持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重塑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媒体人的初心使命。[3]
通过一系列制度、培训、监管,不仅强化了全体编辑人员的意识形态管理,提高了采编业务人员政治素养、导向意识,还强化了新时代编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了首位,自觉承担起媒体人的使命任务,真正打造出一批讲政治、敢担当、有作为的社会公信媒体,如《湖北教育》《小学生天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
二、打通人才晋升双渠道、实施青蓝人才计划助推优秀的职业品质:苦练基本功、扎实接地气
编辑人的许多特质是无法被取代的,例如个人的品味、辨别能力、情绪反应、做事的条理、决断力、投入的热情,以及温柔的关爱。在这些层面上,没有任何人和物能取代编辑的地位。[2]41
编辑工作中目前尚无法由人工智能取代的环节或职能,正是编辑人员可以大有作为、大显身手的领域,老出版人刘杲认为,“编辑之魂在文章的品质,文字的灵性,思想的光辉,精神的魅力”。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前总裁陈昕认为,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编辑的作用——“选择、判断、加工变得更加重要了。”选择主要为文化选择,判断主要是价值判断 ,加工指机器暂时无法替代的编辑对作品价值的提升。[4]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品质有明确的要求:要坚持正确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关键在人、在队伍,人才就是核心竞争力。报刊集团始终坚持“员工上路,单位引路;员工学习,单位买单;员工智慧,单位智库”的指导思想,制定员工成长计划,开展培训学习,开通晋升双通道,真切关注并真心成全员工的专业成长和职业规划,全力培养“专家型记者、学者型编辑”,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让日常学习成为习惯,职业成长成为常态,提高采编人员的综合能力,为编辑专业化发展创造机会。
在报刊集团全员学习计划长江课堂上,以集中学习的方式,采取聘请外部专家或有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授课的形式,以开阔视野、切入行业、融合创新为主,打造多元化的编辑队伍,营造专业学习环境,细化采编流程各环节,分析经典案例,提取经验总结,学习先进技能,努力提升采编专业水平,切实解决人才队伍只用不育、只管不带的现象;实施人才“青蓝”计划,在公司内选取一批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较强、有责任心、能担当奉献的骨干编辑担任青年编辑的指导老师,帮助青年编辑忙成长。通过老编辑在选题、策划、采写、编辑、校对等环节的一对一帮扶,进行专业知识“传帮带”,帮助年轻编辑、记者在工作实践中快速提升政治能力、人文素养与业务本领;举办“七好”作品评选,致力于打造一批精品名家力作,培养一批“专家型记者、学者型编辑”;开设“员工好课程”,助力“员工成长计划”,通过鼓励员工上台讲好一节课的形式来强化在该领域的专业特长,进而与岗位职责、职业规划、自我成长等相结合,提升职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积极推动综合能力发展,打造一支政治素养好、专业能力强、服务水平高、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经过两年的运行,目前公司已培育了一批具有敬业精神、业务能力突出、市场意识敏锐、综合素质较高的青年骨干编辑。以权威期刊《湖北教育》为例,编辑部长期坚持采编一体,坚持原创,坚持服务教育、服务广大师生,采访足迹覆盖湖北全省各地中小学校,既推出了一批教师教学典型,也培养了一批熟知教育政策、了解教育现状、精于教育报道的优秀编辑队伍。近几年,刊发文章《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西陵答卷》得到教育部基教司的关注与肯定;打造的《宜昌专刊》形成模板效应,聚焦宜都均衡教育发展,促成省教育厅全省德育一体化工作现场会,传播覆盖面广、影响力大、针对性强。在此基础上,报刊集团紧密围绕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及省教育厅教育工作部署,以《湖北教育》为旗帜,充分发挥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宣传职能,解读教育政策、引领教师成长、宣传教育典型、塑造名师名校长并推向全国。
三、推进“编辑进课堂”工程,深植编辑深厚的文化情怀:责任、作为、创新、发展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媒体人的初心与使命一脉相承,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相伴相生。
报刊集团前身为湖北教育报刊社,旗下媒体众多,主流仍是教育类报刊。在坚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初心的同时,报刊集团进一步提出“突出主业,围绕教育做教育,立足精耕细作精准服务;突出创新,跳出教育做教育,立求智慧营销智库服务”,以期更好地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智库功能与社会责任。
报刊集团鼓励采编人员深入湖北省近200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开展“三进”活动(注:进基层、进校园、进课堂),紧跟教育领域发展,走进基层、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深入了解教育行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的要求,深度挖掘宣传教育行业典型人、典型事、典型经验,开创了“以活动促刊物发展、以活动促编辑成长”的转型发展新局面;创造性地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坚定在编辑岗位上履职尽责的信心和决心,以“党建+”的形式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切实为新形势媒体宣传工作服务,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作品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重点打造智库型媒体与媒体型智库,做好专业宣传的同时,做好专业服务,打造桂子山教育智库,成立湖北教育媒体联盟,努力讲好教育故事,写好奋进之笔,为湖北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教育媒体转型创新献计献策,联动推进教育宣传;积极创新宣传形式、宣传平台,精心运营微信矩阵“致敬班主任”、“楚派教育家”“小学生天地”“长江颂”等,在“坚持原创、移动优先”的原则下,多元化传播教育好声音与好故事;举办主题教育“腾飞的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演讲大赛,打造湖北品牌“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湖北赛区暨天地杯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全国近3000万中学生参与……通过一次次活动,打造的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树立文化自信。
以品牌期刊《小学生天地》为例,创办三十余年来,社会效益逐年彰显,发行量巨大,月均发行量超过120万册,荣誉等身,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多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少儿报刊名单、中国少儿报刊金奖、湖北出版政府奖及湖北十大名刊成就奖等,作为湖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主阵地,发挥了重要作用,陪伴近亿小学生健康成长。目前,《小学生天地》坚持“三进三讲”,鼓励编辑进课堂,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为学校的课后服务提供课外活动支持,并利用新媒体直播课程,扩大“三进”活动覆盖面,大大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一个好编辑必须要有很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5]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天地》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编辑人才,在各类编辑评审、论文发表中了得了不斐的成绩。
四、打造员工好课堂、评选七好作品,练就敏锐的市场眼光:看得准,抓得牢
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何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努力实现媒体创新发展呢?
“不日新者必日退。”对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报刊集团是第一批进行“转企改制”的单位,在市场大潮中搏击了十几年,从不适应到自如应对,从生存到发展,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坚持内容为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同时,积极寻求市场突破点,调整市场定位,打造了一批既有良好社会效益,又有不俗经济效益的优质传统媒体;积极实施“员工成长”计划——员工好课堂,开展“七好作品”评选,鼓励多出精品,多出力作;全力投入,建设全媒体平台,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利用媒体资源提供文化服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开发中国故事创意传播模式、品牌形象宣传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深度合作,实现“文化+”转型;充分发挥媒体的平台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扩大宣传影响与效果。
以报刊集团“员工好课堂”计划为例。这是一项综合提升计划,鼓励优秀员工总结自身工作经验,以促进编辑提升为主录制课程,如内容编辑技巧、编校质量把控、新媒体编辑方法、美编设计能力提升、教育新闻写作、教研论文写作、演讲作品写作、综合实践等课程,加快提升员工职业素养,促进员工专业成长,将课程设计与员工的岗位职责、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成长规律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人人参与开发,个个争讲课程”。目前已录制若干节员工课程,在担任内部专家的同时,遴选金牌讲师,进入桂子山教育智库培训专家,真正打造了一批专家学者型编辑。
“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具备了这些核心素质,新时代的编辑才能在这个改革攻坚期、经济调整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等各种形势错综复杂多变的时代,坚定不移地强化责任与担当意识,“手有金刚钻,敢揽瓷器活”,用青春与热情谱写一曲壮丽的新时代乐章。
参考文献:
[1] 韩宜轩 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建设的挑战与策略[J].出版广角,2020,22:46
[2] [美]格罗斯 编辑人的世界[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39,41
[3] 陈栋 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生根的机制创新探索[J].传媒,2018,8(下):34-36
[4] 夏德元,刘博.智能媒体时代的出版变局与编辑身份危机[J].编辑学刊,2020,6:
[5] 吴培华 总编辑必须要有思想[J].科技与出版,2020,12:
作者: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 桂子山教育研究院赵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