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新时代区域发展新的动力系统
2018年被视为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政策重大调整和转折年。从这一年起,党和国家关于我国区域发展的思路发生重大变化,即越来越强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与引领作用,出台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2019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则标志着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引领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的最终形成和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先指出我国区域发展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即区域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其实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以此为基本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当前和今后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新思路、新导向、新模式。第一,实行新型非均衡发展方式。即不搞各地区“齐步走”,而是优先发展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第二,明确新型城乡功能。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要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充分发挥价值创造功能;乡村和其他地区主要发挥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功能。第三,完善新型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城市优先发展上,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政府政策必须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
二、增强银川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的必要性
银川市是宁夏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宁夏推动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经济结构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增长动力后劲不足、质量效益仍然偏低等一些深层次问题,因此要求宁夏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总书记指出的问题的解决和提出的要求的实现,实质上都与做强银川中心城市这一宁夏发展新的动力系统有直接关系。
增强银川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一是带动宁夏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宁夏是个发展程度较为落后的小省区,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向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银川市作为中心城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火车头作用。二是推动宁夏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增加银川市的人口承载能力,不仅可以较快速度提高宁夏整体城镇化水平,尤其会使更多农民和小城镇市民成为大城市市民,使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还会带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这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人口的集聚、生活方式的变革、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进生活服务业发展;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三次产业的联动、社会分工的细化,会促进生产服务业发展;产业和人口的高度集聚,有利于增强创新活力,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才能大面积推行土地规模经营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对宁夏这样比较落后、有较多贫困人口和既使脱贫但返贫压力比较大的省区来说,让贫困人口进城、由生活保障兜底的扶贫方式,与无限量资源投入的现行扶贫方式相比,在经济上要节约得多。五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大幅度增加银川作为中心城市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可以有效减少繁星式分布的农村人口和中小城镇人口,更好落实总书记所说的中心城市发挥创造价值的作用、农村和其他地区更好发挥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功能。另外,更多的产业和人口集中于银川,也易于采取集中统一和标准化的方式对污染加以有效防治、对生态环境加以更好保护。六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保证。城市规模越大,水、电、路、气、信息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越齐全越便捷,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娱乐、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越高质量越好。所以,把银川作为大城市建设,会带来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促进更多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增强银川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的对策建议
1、在认识和政策导向上,把增强银川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作为银川都市圈建设的重中之重。如果说过去银川都市圈建设的重点是促进“三市一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话,那么当前及今后应将着力增强中心城市——银川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作为重中之重。这不仅符合中央关于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的区域发展政策导向的精神和要求,也符合石嘴山作为“收缩型城市”、吴忠市作为“被动虹吸型城市”难以承担经济和人口集中重任的现实。
2、切实增强银川市人口承载能力。人口是城市规模的首要标志。所以,要扩大银川市规模,首先要考虑扩大城区人口规模。首先,以大城市为目标,重新设定银川市人口发展规模。可以设定,到2030年,银川市城区常住人口达到300万人以上,进入I型大城市行列。其次,调整行政区划,扩大城区面积规模。建议把实际上已与银川城区融为一体的贺兰县和永宁县撤县设区,同时将滨河新区(现称苏宁产业园)正式设立为市辖区,进而形成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贺兰区、永宁区、滨河区“六区合一”的新的银川市城区格局。再次,大幅增加银川城区常住人口。一是在贺兰、永宁撤县设区后,合理确定城区建设规模,最大限度将原乡镇居民集中于城区居住。二是突出抓好在银川城区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三是积极吸引宁夏其他城镇人口向银川城区迁移。四是大力吸引以大学生群体为重点的各类人才或潜在人才落户银川。五是结合农民有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政策,辅之以一定的补助措施,鼓励农民在银川落户。六是把一部分相对贫困的农村人口,利用扶贫政策直接将其转变为银川市民。
为此,应全面放开落户条件,取消一切落户限制,凡要求落户的均给予落户。建设用地向银川市倾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乡建设用地供应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统筹负责”、“建设用地资源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倾斜”、“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的要求。发展资金向银川市倾斜。包括全面落实中央和区级财政转移支付时提高农村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权重、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基建投资安排向吸纳农村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的城市倾斜政策、完善财政性建设基金对吸纳贫困人口较多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补助机制、以及在社会事业发展上随城市人口规模扩大所必须增加的相应财政支出。
3、切实增强银川市经济承载能力。经济规模是人口规模的基础。只有有效增强经济规模,才能有效扩大人口规模。必须增强银川市的经济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其“价值创造作用”。首先,优先发展服务业,这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承载日益增多的城镇人口就业的主要平台。其次,鼓励先进制造业和“总部经济”向银川市集中,积极鼓励支持其他城镇的先进制造业迁至银川,或将企业总部落户银川,或在银川设置分支机构。再次,强化宁东基地产业承载能力。可设想将宁夏绝大部分基础加工业和污染较严重的制造业集中安排在宁东基地。这既有利于推动人口向作为卧城银川市集中,又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环境保护。第四,把大规模、高质量招商引资放在创新发展的首要位置。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的聚合体。如果引进一家高质量的企业,就等于引进了全套的实现创新发展的高质量要素。所以,银川市应把招商引资放在创新发展的首要位置,开展新一轮、大规模、高质量的招商引资工作,更多地吸引国内外高质量企业在银川投资营商。
为此,要实现产业发展建设用地全区统筹,银川市产业发展用地的增加,可通过其他地区的耕地增加加以弥补。提高现有各类产业园区的空间效益,在所有产业园区实行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园区企业绩效考评制度,这一方面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保证入园企业均具有活力。切实改善营商环境。如对所有投资者均实行公平的市场进入负面清单制度,对经济纠纷尽量按民事法律而非刑事法律处理,真正实行“不见面、马上办”和“最多跑一次”的审批模式,全面落实国家关于产业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完善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各项体制机制等。